中国绘画在“天人合一”思想的影响下,中国画的观察方法所呈现的是一种“动态观察法。动态观察是指画家以画中人作画中游,在行动游赏过程中将自己融于自然之中,视物为我亦物、物我为一,观物如观人,观物性物态融人之情志、我之情志。以下为中国画观察方法。
那么,接下来知行走天下的小编跟大家一块聊聊:艺术写生的观察方法有哪些?
【以小观大】:它与以大观小法则是相反。
【远观近取】:在很远的地方看一片风景,但对风景的某个局部画得很清楚。因这是重点,大的布局定完之后,再把细节按近观所得描绘出来。近观远取:在近处看,画出来的是远观的大场面。
【仰观俯察】:对于要描绘的对象并不是在一个地方看,可以仰看,可以俯视,可以面面观。
【由表及里】:观察事物不能光看其表象,要通过其表象了解其心理、思想、性格和内在东西。
【以动观静】:要描绘一件事物,对方静止,要在其周围观察,四处观看。以静观动:看黄河长江、奔腾万里,人坐在岸边,看其流速、流逝,看其早晨、黄昏,自然界无穷的变化。
【目识心记】:画一个人或物,并不是对着人或物画,而是反复观察已经记住了,不用看就如在眼前。
中国画写生,故有“山形面面看,景色步步移”“远望取其势,近看取其质”,也就是写生之前,首要是入深山,绕山一周,然后行至山顶,再绕山顶一周,然后翻入后山,对山体做全面的观察,对山体做出整体的认识。所谓“登山则情满于山,观海则意溢于海”,赋予对象以人的感情色彩。黄宾虹主张,写生不能“凝滞于物”,而要发挥“我之精神性灵”。
【他提出了山水画创作的四个步骤】:
一 、登山临水。二、坐望苦不足。三、山水我所有。四、三思而后行。
其中的一二两点就是要求画家接触自然,对自然作全面细致的观察体验,既要与山川交朋友,又要拜山川为师,才能胸怀丘壑,运笔便自如畅达。白石老人曾说:“胸中富丘壑,腕底有鬼神。”道出写生之重要。
画家石涛提出的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,此语现多指对所画对象作“面面观”,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和感受,概括出它的整体面貌和本质,而后才开始“打草稿”进行写生。山水画家傅抱石所说的“游”,指的也是这个意思。他说:“写生时要深入细致地去观察,前山后山跑遍,高低视点观察。
还要注意时间、天气的变化。”石鲁说的更为具体:“观物当面面观,变动观,上下观,远近观,四时观,表里观,无所不观,无微不致,必熟能活。观察生活,洞悉物理,既要冷观,静观,更要热观,动观。要直观,又要默观。”画家只有对对象有深刻全面的了解,才能达到“心随笔运,取象不惑”。